国家网络安全,警惕网络诈骗

来源:人文学院
作者:刘佳丽
责任编辑:熊娜、朱丽霞、郑财红
日期:2025/09/18 07:41
浏览次数:22

近期,各类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手段频发,国家反诈中心及央视等权威平台已发布多起预警,现结合中国大学生在线拓展资源,为大家梳理高频骗局与防范要点,提高警惕意识。

01

留学生重点警惕:虚拟绑架诈骗

据央视网报道,已有留学生遭遇“虚拟绑架”骗局,被骗子控制长达40余天,日常吃饭、学习均被“全程直播”,人身自由与心理状态受到严重威胁。此类骗局通常以“涉嫌违法”“账户冻结”等名义恐吓留学生,再通过伪造“绑架现场”向家属勒索钱财,极具迷惑性。

防范核心:

  • 接到陌生“办案”来电时,第一时间联系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内警方核实,切勿轻信对方“保密”要求。

  • 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位置、行程及家庭联系方式,避免个人生活场景被骗子利用。


02

中小学生&大学生注意:兼职诈骗

开学季是兼职诈骗高发期,骗子常以“高佣金”“低门槛”为诱饵,如“刷单返利”“校园代理”等,诱导学生先交“押金”“会费”,后续却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或失联。部分学生甚至在不知情中参与“两卡犯罪”(出租、出售银行卡、电话卡),沦为骗子帮凶,触犯法律底线。

防范核心:

  • 拒绝“先交钱再入职”的兼职,通过学校官方就业平台、正规招聘网站寻找兼职机会。

  • 明确“两卡”属于个人重要身份凭证,出租、出售均涉嫌违法,一旦被用于诈骗,需承担法律责任。


03

全民反诈:牢记“三不一要”原则

1. 不轻信:不相信陌生来电、短信中的“权威身份”(如“公检法”“客服”),所有官方通知均以官方APP、官网或线下网点核实为准。

2. 不透露:不向任何人透露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,哪怕对方能说出你的个人信息。

3. 不转账:凡是要求“私下转账”“紧急汇款”的,一律视为诈骗,切勿抱有“先配合再澄清”的侥幸心理。

4. 要报警:一旦发现疑似诈骗,立即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报案,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最大程度减少损失。


网络安全宣传周

如需获取更详细的反诈案例与防范技巧,可点击中国大学生在线拓展资源链接查看:http://dxs.moe.gov.cn/zx/hd/wlaqxcz/2025ngjwlaqxcz/2025ngjwlaqxczgxwlsyxxzyk/

0条评论
版权所有:@南昌大学共青学院(2009-2024)南昌大学共青学院 网络信息中心 制作维护
地址:共青城市南湖大道465号 电话:07924342912
备案/许可证编号:赣ICP备10001702